​《囚绿记》(陆蠡)鉴赏

2024-11-22 20:59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囚绿记》(陆蠡)鉴赏

《囚绿记》(陆蠡)

年仅34岁的陆蠡就坚贞不屈地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做为一个铁血汉子,在他心灵深处却有着对美的热爱,对和平安逸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做为一个文人,他表现的又是那样的细腻、温柔。他的《囚绿记》讲述了自己与常春藤绿枝条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写出了作者真挚心愿。

“绿”是全文描写的对象,围绕“绿”展开思路,写出了作者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的情感发展过程,

首先寻绿。从窗户写起,写绿的由来,有了绿枝条,就有了生气和活力,有了“绿影”,便会给人带来喜悦。于是,喜欢绿色便“选定这房间”,便“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作者寻到了绿,因而使心灵获得很大的满足。

其次观绿。这是对“绿”的直接描写,作者“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从“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绿”的向往之情,这是作者抒情的基础。

再次囚绿。文章写绿色枝条变化的三个阶段:引绿入室、生的欢喜、绿的向往,三个阶段写出了作者对绿的痴爱。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透露出一种对自由渴望之情。

还有放绿。“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本文的背景,既是作者活动背景,也是绿枝生存背景。文章讴歌绿就是表达人们对自由幸福的渴望,是争取民族自由解放心声的袒露,因此,作者说“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希望绿枝条获得新生。

最后怀绿。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作者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念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目的在于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

抒情散文贵在景中蕴情,富有层次的写景常常能够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从选文来看,作者与绎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同样体验到生的艰辛与欢欣。文章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生命变化交织在一起,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相生,囚禁绿枝条,最后枝条获得新生。通读全文,让人感到作者身居小室,精神天地却是宽敞;写景虽是普通,妙笔顿生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