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杨振宁先生的宇称不守恒讲的是什么?

2025-03-25 15:10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深度:杨振宁先生的宇称不守恒讲的是什么?

很多人开始知道杨振宁,都是从杨振宁翁帆的新闻,或者恢复中国国籍开始的。杨振宁先生是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地位比肩大家熟知的爱因斯坦,牛顿。他和李政道在1956年发表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并获得1957年物理学诺贝奖。这个“宇称不守恒”有多厉害?可以说是当时物理界的晴天霹雳。

什么是“宇称不守恒”?今天从简单的角度讲讲,如果想理解的透彻,可以买本书学习学习。按照明面上咱们需要理解“宇称”和“不守恒”。既然“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之前的认识就是“宇称守恒了”。

守恒是大家容易接受的,初中物理就降“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定律,守恒的意思是“保持不变”。那“宇称”是什么呢?这是个翻译词汇,原词“parity”,有对等的意思。前辈们在翻译的时候,想到“宇”有宇宙、空间的意思,“称”有对称的意思。“宇称”两字合在一起就是“描述空间上的对称性”。那“宇称守恒”就好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是“空间上的对称性是保持不变的”。

对称性就像照镜子一样。如果我去照镜子,那镜子里面的人除了左右不同,其他的跟我一模一样啊。这个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了。

如果我笑了一下,他哭了,这个就是“宇称不守恒”。问题来了,镜子里面的人怎么会跟我的表现不一样,是我眼花了吧?现实生活中不是这样的,但是在弱核力学理论中,“镜面里的我,跟我不一样”会发生。

自然界中有四大基本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和引力。电磁力是电荷、电流在电磁场中所受力的总称,高中的时候咱们学过“电磁感应”。万有引力大家都知道,就剩下的两个比较陌生:强核力和弱核力。

这四种力在我们生活中,都有一片小天地。强核力之所以强,是因为它是目前所知的四种宇宙间基本作用力中最强的。现在开始回忆物理知识(看下图更形象些),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中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很小的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稳定性就靠强核力维持。关于强核力的运用有核裂变,也是原子弹的理论基础。

了解弱核力,先了解放射性。还是举个例子,昨天买了几个苹果放在冰箱里,今天一开冰箱,苹果竟然变成了梨。是不是又眼花了,这个在量子领域是可能的。又要大家回忆一下化学元素周期表,从第六周期开始出现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确切地说应为放射性核素)是能够自发地从不稳定的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同时释放出能量,最终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的元素。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这一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理解上面的,弱核力就比较好理解了,是指造成放射性原子核或自由中子衰变的短程力,作用于所有物质粒子,而不作用于携带力的粒子短程力的意思呢,就是作用力短,距离越长,力越小。简单理解,弱核力就是造成放射性原子核发出射线的作用力。

宇称守恒理论的确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得到了验证——只除了弱核力。再从头理解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在弱核力作用下,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

20世纪5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了两种有放射性的新介子,姑且咱们成为N0.1和NO.2吧。这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很多人都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是,它们却具有不同的衰变模式,N0.1衰变时会产生两个π介子,NO.2则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说明它们遵循着不同的运动规律。当然N0.1和N0.1照镜子是一样的,NO.2和NO.2照镜子也是一样的。

重点来了,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N0.1和NO.2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K介子),但在弱核力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通俗地说,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不一样!用科学语言来说,“N0.1和NO.2”粒子在弱核力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

最后再说下杨振宁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作为当今世界的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在杨振宁先生的物理成就,而不应该在私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