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重要的城门,导致曹植错失太子,曹爽丢了国家

2025-05-01 18:35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三国最重要的城门,导致曹植错失太子,曹爽丢了国家


熟读三国历史,我们总会发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三国一个小小的地方,在不同的事情发生不同的事件,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曹植魏国错失太子之位,而曹爽干脆丢掉了曹魏这个国家。那么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

其实,这个地方就叫司马门。司马门,汉置。据清代学者黄以周的考订,史书中所泛称的司马门其实有三门,宫外门称司马门,以守宫司马得名,由司马管理,属执金吾;宫内门称司马殿门,殿外门称殿司马门;司马殿门、殿司马门皆以公车司马得名,由公车司马管理,属卫尉;汉人一般所指的司马门是宫外门。其实无论是司马门还是司马殿门、殿司马门都是宫廷门禁所在,地位重要,特别是宫外司马门规模宏大,可以屯兵,是禁军保卫宫廷的核心,显得格外重要。

建安二十二年,这里发生一次事件,简称“司马门”事件 ,曹操本来有意让曹植担任世子,然而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三国志》记载:“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不久,曹丕就成为魏国太子。

另外一件事件,这是正始十年的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掌握曹魏政权的起点。这个事件之中有个非常关键点,就是占领司马门。发起高平陵之变时,因为力量极其有限,司马懿和司马师的主要安排策略如下:由宣王亲自将兵占据武库;由司马师、司马孚帅死士控制司马门,由司马昭将兵控制二宫;司徒高柔行大将军事,领曹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领曹羲营。以上事协,再由司马懿与太尉蒋济屯兵洛水浮桥,防止曹爽反扑。

司马师占领了司马门,导致内外无联络,内部禁军没有武器,只能束手。司马懿控制司马门,主要是为了控制郭太后。司马懿需要挟太后之命来为这次政变染上合法的色彩,但这一任务的实现有赖于成功地控制司马门,打开进入宫中的道路。而郭太后本与曹爽不睦,所以明显处于劣势的司马懿逆袭,曹爽败亡,司马家族控制中枢政权,进而开启了亡魏成晋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