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秦岭将台沟,半山腰出现一排高大建筑物,原来是山中一座银矿

2025-05-09 05:06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寻访秦岭将台沟,半山腰出现一排高大建筑物,原来是山中一座银矿

现在说某人家里有矿,一听便知是戏谑之言,不必当真。但如果家里真的有矿,而且还是银矿,又该有怎样的感觉?

《柞水县志》记载:陕西银矿在凤镇区境内。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今天我们就去看看秦岭山中的一座银矿

桥·指示牌

时间是2021年11月6日早上9时54分,友人G和友人Y在左,另一名背着手的老者在右,我站在最后面拍照,我们四人此时正好同时出现在一座桥上。


桥很宽阔,能通行大型车辆,两侧有栏杆,结实耐用,样式纯朴。如果我告诉你,这里是秦岭南坡深山腹地,你可能并不相信,此地毕竟不太像是印象中的秦岭村庄。

不过,事实就是如此,这里就是当地县志里提到的凤镇区,现在的秦岭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邹家湾,一个标准的秦岭腹地村庄。

请抬头看看老者头顶的指示牌:继续直行,12公里之后是蔡玉窑镇,如果左转,150米之后就是陕银矿辖地了

矿·二层楼

家里有矿,人很嚣张。村里有矿,自然富裕。要不,秦岭柞水邹家湾这个地方,能看起来像城镇一样,能建起这么多新的旧的高大的房子?


眼前的这一栋白墙灰瓦的老式建筑,一层一门两窗,二层三门三窗,一看就不是普通山民的房子,这栋房子应该是有钱人家的老宅子,或者曾被用作公用。

与之前专业行走拍摄的秦岭照片相比,恐怕只有老房子背后的那些山体还是一样的。


继续朝着陕银矿的方向行走,类似这样高大的老式民宅还不少。我们正前方又出现了一栋同样体积和大小的房子,只是一二层的门窗位置与前一栋略有不同。

人·摄像头

再繁华的景致,终有凋谢枯萎的那一刻。通往陕银矿的这条沟,地图上显示叫做将台沟。沿着将台沟道路两旁的人家,就是秦岭山中凋谢枯萎的花儿。


万事如意好运来,新春大吉福门开。对联是秦岭山中常见的对联,门窗却比山中的土坯房阔气了许多。尤其是左边侧门上方,还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


也许是见过太多世面,也许是来这里的人太多,住在将台沟的山民,见了我们这样的外来客,一点也没有表示出惊讶,仍旧自顾自地坐在自家的花台边吃着饭。头也不回,懒得理我们。

红·砂石路

道路是砂石路,很快就从平路转为陡坡,路上车辙不太明显,看来已经多年未行驶大型车辆。时节正是初冬,两边山上乔木落光了叶,但低矮的灌木却还缀着不少叶子,有黄也有绿。


就在不远处的半山腰上,山脊上突然出现了一排水泥建筑物,水泥建筑物高大气派,极为突兀,与这秦岭山色的恬静极不协调。

道路两侧,火棘,也就是我贵州遵义老家所说的红子,长得到处都是,每一颗每一粒都完好无损,让人禁不住想摘上一把塞进嘴里,就像30多年前童年时常常做的那样。


人了,年岁大一点,总是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就像这红子,其实又不好吃,却总是忘不掉,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零食,实在是太少了吧。

弯·金米村

道路很陡,时不时会有180度的大转弯,大转弯所在地,就建起了堤坝。堤坝上面,有溪水顺着陡陡的石梯流下来,白花花的。我们走近一看,下面还有四个字:“滚石!避让!”



如此危险之地,赶紧掉头继续上山,行不多远,抬头一看,100米开外,就是先前在山脚见到的那排水泥建筑物了。


这一截道路上,铺满了大片大片的落叶,地上的泥巴不粘脚,踩上去很舒服。走到建筑物跟前,也就是陕银矿所在地,我们回头朝来时的方向望下去,秦岭金米村邹家湾尽入眼帘。


出发时站立的那座桥就在红色圆圈所在处,一路走过来的道路已用红色箭头标注出。关于陕银矿旧址,我们下篇图文再详细介绍,请关注专业行走。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行走秦岭十余载,边走、边拍、边写,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阅读《远村行走》


¥24.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