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老人化作了星辰在天空闪耀

2025-06-14 23:37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老人化作了星辰在天空闪耀

昨天,袁隆平院士走了。满屏都是这个消息。我午睡醒来,看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这个。心里咯噔一下。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还是吃得太饱了。配的图是袁隆平。据说袁隆平的回应是: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没饭吃真难受啊!

袁隆平高寿91岁,我比袁隆平年轻20岁,已不是年轻人,还是知道一些没饭吃有多难受的。

1960年,我十岁,在东北,正是长身体很能吃的时候,却赶上了饥荒的年月。十岁已经懂事,知道饭不够吃,因为窝窝头已不全是玉米面了,有一半是甜菜渣(甜菜榨糖后余下的渣渣)。甜菜渣本来是做饲料给牲畜吃的,现在人和和牲畜抢着吃了。掺和了甜菜渣的窝窝头很难吃,但饥饿能让你吃下去。

北方用甜菜榨糖,那甜菜渣还能吃;南方用甘蔗榨糖,那甘蔗渣绝不能入口的。想到这儿,倒要感谢那难吃的甜菜渣为我的童年抵挡了饥饿。

还吃过榆树叶,也不好吃。榆树钱儿更好吃些 ,但饥荒时候,已经捋不到榆树钱儿了。

还吃过豆腐渣。正常年景,豆腐渣也是喂牲畜的。印象中,豆腐渣要比甜菜渣好吃多了。

过了饥荒年月,不吃甜菜渣了,但仍然吃不好。东北始终有粗粮细粮之分,大米白面是细粮,得有配给的细粮票才能购买。东北产大米,但我很少吃到大米饭。直到改革开放之初恢复高考,我在东北的大学读书,主食仍是高粱米,大米白面仍然限量供应。大米白面管够吃是后来的事了。所以袁隆平才会说,年轻人不知道吃不饱饭的滋味。

中国俗语有:穷文富武。能吃饱饭才能习武,消耗大嘛!吃不饱饭,喝点儿稀粥就可以对对付付地读书了。可见,吃不饱饭,在中国一直是常态。

现在,我们早就不用喝稀粥读书了,可以吃得饱饱的去读书,去运动,甚至“吃饱了撑的”去跑马拉松。这都得益于我们不再挨饿,得益于我们能“吃得太饱”这样的条件。

俗语又云:民以食为天。吃饭,看似寻常,却是天大的事。这个民不只是草民,也包括皇帝。谁都饿不起。不信,饿两顿试试?人,没饭吃,得死;国,没饭吃,得亡。

能让中国人吃饱饭的人,真的是功德无量啊!袁隆平院士是也。

袁隆平老人走了,他化作了星辰。星辰会永远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