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教育的“遮羞布”,郑州女23岁教师绝望告别

2025-07-07 09:05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揭开教育的“遮羞布”,郑州女23岁教师绝望告别

10月31日,河南省郑州冠城区建兴路小学一名23岁花季女教师吕某留下遗书跳楼自杀,引起网上关注。女教师在遗书中表示:“虽然很想教学生,但因为学校的业务和活动以及领导的检查,感觉就像被关在‘拘留所’一样。每天都在喘着最后一口气工作。”家属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学校领导不承认责任,甚至拒绝家属进入校园检查监视。11月1日,记者了解到,管城区教体局已介入处理此事

此外死者的姐姐还告诉记者:“吕某是河南省实验小学(建兴路小学) 三四班班主任,周天好好得去上班,周五早上接到民警电话已停止了呼吸,所留遗书直指校方!!!但校方领导拒不认责,甚至拒绝家属进入校园,查看监控。她是一个从小就梦想当老师的孩子,这个学校的所做所为、各种形式主义、肆无忌惮的谩骂批评与威胁压得她无法喘息。我们才给她过完23岁生日,家里的庆祝气球还在墙上挂着,她这么好这么乐观开朗的妹妹、女儿,是什么让她这么善良充满爱的孩子都撑不下去了,做出了这样的举动!!!我们投告无门,一家子已经因为这件事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父亲多年前因病已失去了行动能力,校方了解该情况后态度更加强硬。”

吕某留下遗书后离世,年仅23岁,这么好的年龄,正是青春激扬,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选择了轻生,让人觉得非常可惜。对于这位年轻的教师,我们感到惋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正毫无顾忌地流入教育界。这种不良风气像传染病一样侵入学校净土,严重侵蚀着教师们的身心。

吕某的姐姐告诉我们,“妹妹一直想当老师,在大学志愿中也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学习了1年,于今年8月通过教员编制考试,正式成为语文教师。我以为梦想才刚开始,结果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据吕女士介绍,妹妹找到工作后,她就当了代班老师。平时和她交谈时,一向开朗的性格开始变得抱怨起来,除了教学任务外,有太多的教学外任务安排;宣传稿制作,准备各种资料,以及上级的检查,相对比这些上课反而是一种休息,让他放松。

“开始工作之后,周六和周日也不休息,直到凌晨才入睡,这已经成为了妹妹日常生活。他说:“不仅要准备上课,还要加班、开会、写资料、搞活动。”吕女士介绍说,有一天大晚上妹妹被学校叫去数石榴,印象比较深刻。引文学校说第二天要举行石榴节,所以需要老师数石榴有多少个。

“老师的任务不是教书育人吗?每天备课、上课,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要安排一个老师做一些无关教学的活动,而且这些无关教学的活动占用了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吕女士表示很不理解。

返回学校的时候还好好的,为什么在上了一周的课之后留下遗书自杀了呢?吕女士说,有个了解事后情况的人告诉她,妹妹自杀前一天被校长批评了。此外,如果想了解妹妹自杀时的前一周经历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建议调查学校的监管。学校的监督范围比较完整。“我很想看监视器,但在学校一直看不到,所以很想知道这一周妹妹发生了什么事。”吕女士说,目前她和父母多次联系学校,但学校没有明确表示家人可以接受,这与学校无关,还将妹妹的微信从学校的多个工作群中踢出。

女教师的自杀是一件极端事件,对于她走这条路的真正原因,不能妄下断言。但不能否认的是,遗书中提到的问题并不是例外,而是一般现象。一线教师们长期承受着课外辅导的负担。大会小会议不停地进行,注册各种app账号,调查各种情况,填写表格。老师的压力确实很大,早上6点,晚上9点。各种训练、会议、学习、报告、授课、比赛、开诚布公地准备授课、一对一指导、家访等要做的事情很多,回来后要加班写ppt,压力确实非常大。

作为家长,我想起在疫情时期,老师们也是半夜发放调查表、统计表、外出记录。我真心觉得老师很难。老师哪有时间准备上课?在写教授的提案?研究学问?究竟是谁掠夺了教师的时间,剥削了教师全心全意的精力?教育质量能得到保障吗?教师是否"兼三职"得到更多待遇?践踏老师就是践踏孩子,也就是践踏未来。请对我们老师好。

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教师权益。教师们是教育改革的主角,他们的工作和精神健康应该得到充分的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应该减少多余的行政业务,减轻教师们的负担,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中。另外,政府和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精神健康服务,以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学会释放压力很好的疏通自己。

最后,吕某的死虽然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但也应该成为一个警告。我们要认真对待教育改革和教师权益问题,不断努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使他们的工作和心理健康得到充分重视。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更加健康平等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