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是什么节日的风俗(清明插柳的意义)

2025-11-19 22:41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插柳是什么节日的风俗(清明插柳的意义)

插柳是清明节的风俗。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人们追思逝者、缅怀先辈的日子。此外,还有出游踏青、放风筝、插柳、戴柳等习俗。

对“插柳”习俗,有说法称,柳树生命力旺盛,在春天往往最先吐出新芽。还有说法称,过去,插柳的风俗意谓可祛疫鬼。

插柳是什么节日的风俗(清明插柳的意义)

清明节为何有插柳习俗?

相传,最早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清明时节,大地阳气上升,雨水多,插柳极易成活。

春秋时期,相传此俗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

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寓意着枯树逢春,老树发新芽。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也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

到了北魏,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辟邪。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记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我国古代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时至今日,在农村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清明插柳戴柳的习俗。人们不仅会在家里插一些柳枝,还会把柳枝编成环状戴在头上,寓意着长命百岁,留着好运和福气。不过,近几年这种民俗似乎越来越淡。

从古到今,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等。

这些习俗随着岁月的赓续交替,社会的嬗递变化,有的习俗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但是,清明与柳的意象将会一直延续传承。 “柳”,留也。在这个祭祀先辈的节日里,借柳寄哀思,表达感怀之情。同时,也代表着枯木逢春,好运到来,勉励人们珍惜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