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侯魏冉,操纵秦国40年为何屹立不倒?

2025-08-09 04:41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穰侯魏冉,操纵秦国40年为何屹立不倒?

他被称是古今外戚第一人,他五任秦相,文韬武略,为秦国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却被后世严重低估,他就是铁腕秦相,穰侯魏冉!

魏冉楚国人,宣太后同父异母的弟弟,赢稷公子的舅舅。您要问魏冉有多牛?这么说没有他,赢稷坐不上秦王的位子。

那么魏冉是凭什么做到,功高震主,确能够全身而退?

凭什么,英明睿智的秦昭王,容忍他40年专权而不夺权,不杀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一看背后的真相。

纵观历史,皇帝的后宫才是政治较量的高地,公子之间的王位之争,就看母亲身后的外戚援手够不够强大。

而魏冉,公子赢稷的舅舅,作为萱太后的后援团,也早在惠王,武王,时期,就送入秦军部队培养,因他自身作战勇猛,文武兼备,很快得到重用,成为手握军权的将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公元前307年,武王好胜,举“龙纹赤鼎”失手被压死,因武王没有下一代,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一些图谋不轨的人乘机作乱。

魏冉凭借自己的杀伐果断,平定内乱,联手宣太后扶赢稷上位,并对王室公子进行一场排除异己的血洗。这手段和实力也足以震慑群臣,也稳定了秦昭王统治。

因秦昭王年龄还小,宣太后掌管朝政,魏冉以拥立之功,执掌政权,也走向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昭王七年,赵王担心同为赵国人的楼缓做秦相,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就派仇液去游说秦王,仇液也是略施小计,最后把魏冉推上相位。

昭王十四年,魏冉大胆起用白起为将,在伊阙打败韩,魏两国,斩敌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取楚之宛地和叶地。

同年魏冉因病辞去相位,只可惜寿烛担不起重担,当了一年相国就被免职,魏冉就又回到了相位上,昭王又把穰邑,陶邑两地封给了魏冉,穰侯就是因封地得来的。

受封后四年,魏冉亲率大军攻打魏国,收获大小城池六十多座,河东土地四百多里。

昭王十九年,魏冉推动昭王称西帝,怕齐国反对,故请立齐王为东帝。一月之后又恢复称王。

在这中间魏冉两次被免职之后又重新起用。

昭王三十二,穰侯魏冉,亲自带兵攻打魏国并包围大梁城。魏国大夫须贾,凭借一张巧嘴说服穰侯退兵。

又一年,魏国背叛秦国,穰侯再次攻打魏国,斩敌四万,收获魏国三个县。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和白起,胡阳,再次攻打赵、韩,魏,斩敌十多万,获取四座城池。

穰侯在任期间,开疆拓土,战功赫赫,与白起合作为秦打下一百多座城池,消灭的敌人是秦国总数的一半,秦国大半武功都是昭王时期打下的。魏冉功不可没。

但事情的转点从昭王三十六年起,穰侯提出想打下,刚,寿,两地来扩大自己的封地。

这时魏国的范睢看准了时机,游说秦昭王,他先是抨击魏冉伐齐不合情理,然后阐述了魏冉等四贵权势过大。

导致秦国只闻四贵,不知秦王的处境。并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这一番言论彻底打动昭王的心。

最终,昭王重用范雎,免去穰侯国相之职,令泾阳等人,全部出关回到到自己的封地。

在穰侯出关时,他装着财产的车子有一千多辆,史书评价魏冉“贵极富溢”就不知道收敛一些。

昭王还是很给这个舅舅面子的,活着的时候就这样了,等到穰侯死后,昭王立马收回他的封地陶邑。

那么秦昭王,对于这个厉害的舅舅,到底有没有戒备之心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随意穰侯,在朝堂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秦昭王也有意识对魏冉权力的控制,这尤其体现在,前期的频繁换相。

并积极招纳有才之士,试图通过人事的调整,来打破削弱外戚的势力。

昭王曾任用,孟尝君和寿烛为相,来取代魏冉。但结果都不满意,直到范雎的出现,他正好迎合了昭王的意愿。

对于最是无情的帝王家来说,魏冉的平静退出,没有残酷的厮杀,这也是最好的结局。

这主要是穰侯和昭王,在秦国的战略方向上基本一致,穰侯也是真心扶持昭王,一心为大秦。

即使做到相国之位,仍然奋斗在前线战场上,昭王想要的穰侯都替他做到了。

后方又有成熟睿智的宣太后,从中周旋做镇把持,他们的关系,也都保持了安全距离。

魏冉也在昭王给他提供的平台上,大杀四方,淋漓尽致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华。

从乱局中出手拥立秦昭王,后又推举白起,一路向东进取,压制削弱各诸侯,为秦国赢得五十年稳定的局面,也给后秦统一打好坚实的基础。

太史公立传赞美魏冉贤能,我更是敬佩他!

您如果对穰侯魏冉这个人物,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