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吴三桂抓住了两个关键,难怪归辛树会被忽悠

2025-08-09 17:43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鹿鼎记:吴三桂抓住了两个关键,难怪归辛树会被忽悠

归辛树是一个猛人,号称神拳无敌,在鹿鼎记中也可以说是罕逢敌手了。这么一个老前辈级的大牛,想必吃的盐也不少,竟然会被吴三桂给轻易忽悠住,成为吴三桂的杀人之刀。仔细想来,这确实让人有些纳闷。要知道,归辛树的儿子虽然是个憨憨,但这跟遗传没有任何关系,他归辛树本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他的夫人归二娘,虽然脾气暴躁,但是智商也是在线的。吴三桂纵然精明无比,想要骗住这两人也是不容易的。下面就一起看一下,归辛树一家子究竟是怎么被吴三桂给成功忽悠的。

归辛树夫妇被骗,有两个关键点,其中之一就是吴三桂的至宝之一的白虎皮说起。这件白虎皮原本在吴三桂的书房里珍藏,后来却穿在了归辛树之子归钟的身上。归钟对白虎皮的喜爱不用多说,而归辛树夫妇对儿子归钟的疼爱更是不用多说。归钟智商有问题,这一点应该就是一个突破点。

吴三桂何等精明,一看归钟傻里傻气,立即拿出稀世珍宝白虎皮相诱,成功吸引了归钟的注意。钓住了归钟,就有可能拿下归辛树夫妇。归辛树夫妇英雄无敌,这个傻儿子却是他们唯一的软肋。尤其是归二娘,对这个巨婴更是当成心头宝。而归辛树又很听老婆的话,所以最终的决定权其实在归二娘身上。

想要直接套路归二娘,这肯定不容易,而先套路归钟就要容易的多。吴三桂一张白虎皮就搞定了傻小子,进而也就能成功影响归二娘。既然在归钟眼里,吴三桂已经是一个好人,那么在归二娘眼里,吴三桂也就不是非得立即杀掉不可的了。这样一来,吴三桂就有了进一步说项的机会。

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归辛树一家三口可不是来吴三桂府上做客的,他们是来刺杀吴三桂的,见面直接干就行了,哪里会给吴三桂留下哄小孩儿的机会呢?这里我们不妨推想一下。江湖上要杀吴三桂的人多了去啦,因此吴三桂的护卫工作做的一直很出色。沐王府多次行刺吴三桂均以失败告终,陈近南有心刺杀也觉得毫无把握。

归辛树一家三口纵然武功远胜,想要成功刺杀吴三桂,也不可能横冲直撞地杀进去。归氏一家必然也是跟后来进宫行刺一样,乔装之后混进了吴三桂的府上。而当时吴三桂正在书房,归氏一家也混进了书房,当时时机不对,不能立即动手。就在那个时候,归钟看到吴三桂书房里各种好玩的东西,早就心痒难耐。

可能还没有开始刺杀呢,归钟已经严重跑偏,直接先去抢白老虎皮了。吴三桂最擅长的就是临危不乱,化解危机。在看到暴露的归氏一家不好惹的情况下,他抓住了归钟这个突破点。慷慨赠送白虎皮给归钟,然后赢得了坐下谈一谈的机会。

归氏夫妇本就比较自负,反正吴三桂已经尽在掌握,看在儿子的份上,听听他的话也不妨,不怕他能逃出手掌心。这坐下来一谈,就引出了关键之二。吴三桂很快就发现归辛树夫妇来刺杀自己的原因,并且发现他们跟一般的江湖人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呢?吴三桂被骂大汉奸,自然是武林公敌。归辛树夫妇也是冲着这一点来刺杀吴三桂的。但是归辛树夫妇在反感异族鞑子统治的同时,他们对大明江山倒也不那么在乎,觉得谁做皇帝都无所谓,只要不是异族鞑子就行。也是赶巧了,这就给吴三桂一线生机。

吴三桂本就在准备造反,把这些实际情况一说,不由得归辛树夫妇不心动。当时手握重兵的汉人势力无疑有且只有吴三桂,要是他能起兵抗清,这要比天地会偷偷摸摸地喊几嗓子反清复明管用的多。

在取得信任后,吴三桂想必又对归辛树夫妇拍了个高明的彩虹屁,在归辛树夫妇飘飘然的时候,吴三桂又委托他们去刺杀广东提督吴六奇,顺便事成后再北上刺杀皇帝,这就更加坚定了归辛树夫妇对吴三桂的信任,看来吴三桂反清复明是毫无疑问的了。这样一来,吴三桂就成了推翻满清的自己人,那自然也就放弃刺杀他,转而去了广东。

后来,归辛树夫妇在陈近南的说明下,发现自己上了吴三桂的当。首先一点是吴六奇的身份是天地会成员无疑,另一方面就是韦小宝展示的“伪造书信”上写的是吴三桂想要自己当皇帝。这些都与当初吴三桂的说法有出入,因此归辛树夫妇才觉得自己被骗了。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确定的,那就是吴三桂是真的要造反。也正是因此,他们坚决要先去刺杀皇帝,而不是先去找吴三桂算账。甚至不惜与天地会沐王府背道而驰,宁愿自己单独去刺杀皇帝。这说明,归辛树夫妇心里首要的还是推翻鞑子统治,之后的事都可以放一放,既然吴三桂不再是鞑子的狗腿子,那就没有必要先与他为难。

在江湖上,归辛树夫妇是特立独行的,也是最为偏执的。在复杂的江湖中,他们已经看不清方向,而又坚持不加入任何一方势力。殊不知,在鹿鼎记江湖中,独行侠想要行侠仗义已经不太现实了,要想走路不摸瞎,只能抱团一起走。归辛树夫妇最后入宫行刺失败,全家丧命,这就像是无头苍蝇撞上了敌敌畏。在他们自己看来或许是荆轲的英雄豪气,在康熙等人看来,不过是几个疯子找死。江湖,早就变了!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坚持原创,感谢支持!

喜欢的朋友请点击添加关注哦~

#再读金庸##泛文化写作营##鹿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