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漫谈》—老子化胡

2025-03-12 20:07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道德经漫谈》—老子化胡

《史记.老子列传》:“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史记记载,老子晚年在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西去。但西去究竟去了哪里,为后世引发一桩公案。

多部史书指出,老子西去化胡为佛。如:

《后汉书·襄楷传》所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魏略·西戎传》说:“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

《魏略》的作者鱼豢说:“佛经的字句与《老子经》即《道德经》极为相似。”

《老子化胡经》的出现将争论推向高潮。《晋世杂录》记载:西晋道士王浮作《老子化胡经》,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佛起于此。

随后的南北朝、隋、唐、宋、元等历代对“老子化胡”的真伪有几次大的争论,佛道双方各有胜负。其中以元代的两次辩论规模最为宏达,影响最深,以至于道教除道德经之外的大部分经书被焚。

宪宗八年七月,蒙哥命忽必烈亲王召请各地僧、道两宗,僧人300多人,道士200多人,佛道两方各出17名代表,佛教方面以少林寺福裕长老为“头众”,道教方面以全真道的“权教”张志敬(张真人)为“头众”。包括儒者在内所谓“九流名士”来到上都的皇宫聚会,参加集会的担当“证义”的丞相、大臣及儒者共200余人。辩论由忽必烈主持,掌管佛教事务的那摩国师、八思巴国师、西蕃国师等人一并到场。

辩论结果是总裁判姚枢当众宣布:“道者负矣!”并判定四十五种伪经名目,焚毁伪经文及其印版。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诏令:《老子化胡经》、《八十一化图》列在焚毁之首,并派员查验《道藏》,最后裁定仍有三十九种伪经,集中焚毁,立碑为证。自此,历经千年的佛、道二教关于“老子化胡”之说的争论才告终结。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人们偶然在敦煌莫高窟书库中发现了670多年前已被销毁的《老子化胡 经》,只存一、二、八、十等卷。可惜敦煌《化胡经》残卷多为英、法等国所藏。后世难以再见其全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