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多角度分析

2025-04-30 06:19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多角度分析

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但是名气最大还属荆轲。后代中有许多咏赞他的诗歌,陶渊明的《咏荆轲》就是其中一篇。

很多小伙伴有时就想,荆轲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荆轲刺秦

一、自身原因

1、剑术不精。“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怒目而视)。“

2、想法不切实际。荆轲在被秦王重伤后,说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其实就是,荆轲想模仿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将曹沫劫持齐桓公逼迫其归还占领路过领地那样,逼迫秦王。

但是他完全就没有分清对象,认为齐桓公与秦王性格特点一样。


秦王嬴政(秦始皇)

二、外部原因

1、燕太子丹的多疑。对部下的不完全信任。荆轲在等待朋友一起去刺杀。太子丹多次催促,”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惹得荆轲一气之下,在朋友未到来,准备未充分的情况下出发了。


冯绍峰饰太子丹

2、秦舞阳的能力。他”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正面看着他)“就单纯地以为他的能力高,可以辅助完成刺杀大事。结果,秦舞阳没见过大场面,当场吓得脸苍白,浑身发抖。

从这时的荆轲真正变成了孤军作战,到了这时,活捉秦王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荆轲虽然失败了,他的结局是充满了悲剧色彩了。随后的历史有发生了巨大改变——几年后,燕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太子丹被杀;荆轲的好友,善击筑的高渐离为给荆轲报仇,以筑击秦王失败,连同的是筑这个乐器也因此慢慢失传消失。

最后,以陶渊明的《咏荆轲》其中一句结尾——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