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简介:从蹬三轮卖冰棍,到42岁建立娃哈哈品牌,仅三年时间

2025-05-09 05:21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宗庆后简介:从蹬三轮卖冰棍,到42岁建立娃哈哈品牌,仅三年时间

王侯将相宁有种?想从零开始做商业大佬,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人都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一定会很简单,一个人从开始创业到最终获得巨大财富。而且假如创业者还只是一位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叔叔,更不容易。不过,娃哈哈的缔造者宗庆后,却偏偏是这么一个传奇人物。42岁时靠蹬三轮卖起了冰棍,从零开始,三年内建立起后来的娃哈哈帝国。


一、大器晚成42岁创业

1945年,宗庆后出生在徐州一个贫寒之家,自幼生长于杭州。其父为下岗工人,无任何收入,全家7口人,全靠妈妈做小学老师薪水供养。为了让儿子能够读书,母亲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学校,供孩子上学。那时的教师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宗庆后年轻时的理想是像妈妈一样当一名教师,但是检查成分的时候刷出来的。


后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下乡挖土修坝,种茶叶插秧,割稻子杀猪,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到了33岁的时候,宗庆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做,天天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中。在那个年代里,他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给村里送垃圾。这时,他妈妈看准时机,帮助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就这样,宗庆后背井离乡,返回了杭州市区,去某校办工厂做工。


宗庆后原本想等着出人头地,可是谁知道,八年多来,他还是没有什么成就。他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点和长处,就是没有本事。42岁时,厂里的领导看他岁数很大,便调他到厂里供销社做售货员。他在这里工作得很出色,每天早上上班,下午下班,每天下班前他都要去供销社买些东西回来。该供销社统共有职工3人,还有两位退休的老师上课,做甩手掌柜,将工作全部推给了新上任的宗庆后。

后来,学校领导才知道,这供销社已经开办多年了,可帐面仅有10多万元,负债却有十几万,遂欲发包。可是当时供销社是靠国家拨款生存的企业,没有任何盈利能力,所以要承包就必须先拿钱。宗庆后门庭若市,负责供销社各项经营工作,只是曾几何时碍着领导的面子,没敢再说什么。当时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供销社的情况很复杂,要靠自己去摸索。这一次,他抓住这个机会,提出了“三年上缴60万”方案,顺利拿下承包权,42岁那年,我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二、三年建立商业帝国

宗庆后向亲友借来十四万装修进货,创办哇哈哈公司。当时,他的公司只有十几个人,主要做冰棒和饮料销售。而且那时候正好是夏季来临,他突发奇想,准备卖掉冰棍,干起生意来。当时,他的冰棍机还没有上市,所以生意不好做。碰上生意兴隆,宗庆后也只好亲自蹬着三轮,走在街上送东西。在这过程中,他认识了很多人,有老板,有工人,有学生和学生。不久后,宗庆后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


那时,他帮助一位朋友推销口服液,往往供不应求。后来发现有一种叫“康宝”的口服液非常畅销,但市场上没有现成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宗庆后把握商机,自行建立生产线,为该口服液代工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当地供销社的产品滞销严重,于是就把目光瞄准了这个行业。结果才一年,他承包供销社销售额达436万,还向校方交还利润22万余元。这期间,他还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其下属职工亦达130余人,总资产亦暴增到八百余万。


但是,这样的事业没有继续下去,由于配方中有花粉,而合作方却不屑一顾。宗庆后怕自己的货物被人抗拒,便决定亲自去做研究开发,并在1989年成立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当时,他的主要产品是普通饮料。后来,他又研制了娃哈哈营养口服液,还拿出21万在电视台投放广告。


其结果是,广告迅速流传开来,前一个月爆卖15万瓶。自承包供销社以来,在短短的三年内,娃哈哈产值过亿,商业帝国已初具规模。而且在娃哈哈继续畅销的情况下,娃哈哈食品厂原有能力已完全不能满足需要。


这时,宗庆后耍出一招美丽的“蛇吞象”,借助地方的力量,娃哈哈只有100多名员工,却付出了8000万,合并拥有2000多名职工,生产线齐全的杭州罐头食品厂。一年之后,儿童口服液的行情良莠不齐,宗庆后毅然撤退,集中精力做AD钙奶、纯净水生意。

三、怒怼马云三成首富

从此,娃哈哈的成长可谓是一帆风顺,它推出了系列产品,也成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2010年初,它的年收入总额为510亿。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宗庆”系列。2013年,这个数字更上一层楼地来到782.8亿。宗庆后还在2010、2012、2013年三次登顶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但是赚到了一笔大的财富之后,宗庆后没有象大多数企业家一样,急着上市。在他看来,上市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手段,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收益。由于他认为没有钱,所以没有上市的需要。他认为企业上市不仅能获得大量资金支持,更能为自己带来巨大利益。而他也认为,现在上市企业都只会圈钱,忽视了为股东提供收益,一经投放市场,极易崩溃。所以他对上市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欲望。而且他只是希望踏踏实实地把生意做得更好,因此,不准备投放市场。

宗庆后之扎实,也表现在其对于马云的“五新理论”之中。“五新”中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营销、新物流和新商业模式。宗庆后正在出席一个事件,曾怒怼道:“我认为除了新技术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也有人表示,马云注重的只是就业的产生量,没有看到多少人因为新零售而失业。很显然,他和马云个性完全对立。


结论:

宗庆后得以功成名就,是因为他吃到了社会和时代赋予的红利。他是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家。但是,他不像许多商人一样不知好歹,逃避乃至丑化国家;他始终坚守着一个民族的商业精神和诚信底线。相反,他始终在国内生根发芽,维护了民族企业家初心,这一点特别难得。他的商业智慧是怎样积累起来的呢?为宗庆后发家过程,每个人都有什么感想?我们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欢迎在评论区下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