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被自卑诅咒的国家

2025-05-12 05:55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韩国:被自卑诅咒的国家

说实话,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刻意的关注过韩国。没有爱,也没有恨。没有看得起,也没有看不起。没有把他们当做对手,也没有把他们当做伙伴。既没有类似朋友那种友善,亲切的感觉,也没有仇视和敌对的情绪。很平淡,没有存在感。虽然,他们常常煞有介事地发出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比如端午节是他们发明的,书法是他们发明的,甚至汉字都是他们发明的,诸如此类。对他们仍旧没什么感觉。因为,在我看来,这些“妄言”跟网络段子并没什么不同,有一种清奇的,一本正经的搞笑效果,是一种不错的茶余饭后的谈资——我承认有戏谑和嘲笑的心理,但并没有较真,鄙夷或者发怒。除此之外,韩国无非是整容,韩剧,三星,LG。再无其他。


说起韩剧,因为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明朝的装束,以及众多的汉字。说实话,这份文化的联系,多多少少还是给韩国加分的。看到他们古装剧里面的略显寒碜的所谓宫殿时,总会莞尔。心想,这种瓦房一样的建筑也能称之为宫殿?跟我们一个大地主或者一个稍微牛逼一点的大臣家的宅子也差不多么。韩国的制片也太小家子气了。转念一想,不对,或许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礼。箕子朝鲜(韩国和朝鲜的前朝,后面以韩国代替)只是藩属国,他的君主,只能跟王公,也就是王爷一个级别。所以他的宫殿,只能是这个级别。如果规模搞大了,就是僭越礼制。在封建社会,这是大不敬的。

作为明清两代的铁杆藩属国。凭心而论,韩国在履行职责方面还是挺合格的。每年的金银珠宝,马匹和女人都及时进贡,每次新君册封都要宗主国首肯,批复,从未怠慢。中国也一直在军事上履行庇护韩国的职责,两国虽有臣属,也算一直交好。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前,还帮着他们抵抗倭寇的侵略。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大清也自身难保。所以,难以改变朝鲜被日本侵占的结局。此后,一直到二战结束,韩国基本被日本统治。虽然都是俯首称臣,但相对于华夏文明的尊礼传统,日治的韩国,可以用水深火热来表现。毕竟,日本的残暴血腥,阴险狠毒,是一种本性,到哪里都一样。






可以说,韩国的历史,是一直被奴役欺凌,依附强国图存的历史。哪怕是二战之后到现在,依然是美国的附庸,成为美国在亚太霸权的桥头堡和根据地之一。只不过这种附庸关系,有了新的伪装——同盟。这种关系更具欺骗性,也更加心安理得。只不过,用在本土的他国驻军权换取经济扶持,及所谓的军事保护。最终付出的代价是,失去政治独立和可能沦为战场的风险。这一点,韩国人不可能不知道。

韩国终究是获取了经济利益,亚洲四小龙,三星LG。。也获得了民主社会的“身份”。有钱了。然而有钱之后的韩国,接收到“先进”西方文明的韩国,本该成为亚洲进步力量的韩国。却像一个暴发户一样,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励志,聪明,能力强,本事大。而把没有钱的,统统归结为思想懒惰,消极,笨,没能力。甚至平添了许多文化优越感。跟大部分有钱人一样,有钱并不会让他们慷慨或善良,而是炫耀和张狂。没有人要你给口吃的,但你吃好东西,不吧唧嘴的文明至少应该有吧。你开着豪车,经过水沟时减减速的起码道德要有吧。这在中国的大部分暴发户身上看不到,同样的在韩国也看不到。这些看不到的背后,用德不配位来形容有点杀鸡用牛刀了。这只不过是自卑。因为自卑,才会把成功完全自诩为天生的聪明,后天的努力,和认知上的出类拔萃,却绝口不提运气,不提时代,不提代价。

为了掩饰自卑。常常会忽视掩饰的分寸。比如前面所说的发明了汉字的言论。心理学上来说,越是不顾及刷存在感的“分寸”,越能体现一个人“自卑”的程度。自尹锡悦上台以来,韩国越加不克制的释放他们对于国际“存在感”的欲求,怨妇般的埋怨和泼妇般的叫嚣纷纷登场。世界中枢的名头也不遑多让的架在头上。这种种行为,让我想到了一个寓言故事《披着狮皮的驴子》,大意大概是这样的

有一头驴,捡到了一张狮子皮,于是他就披着这张狮子皮,在森林里到处吓唬小动物。每次吓得小动物四散奔逃,他都得到极大的满足。忽然有一天,它也想去吓吓真狮子,结果一开口,就被真狮子吃掉了。

寓言中,驴子的行为就是一种自卑的诅咒。韩国不应该被自卑情绪积累所需要倾诉欲望,以及跪舔美国越卖力越有利的错误认知所左右。小国,应该力求中立。时代不同了,小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现存国际秩序下,并不用过分担心自己像旧时代那样会被无端侵略。比如新加坡的模式。而且历史上所有已知的世界大国中,中国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侵略的国家。不是说不会扩张,还是有节制的,毕竟农耕文明,扩张欲望与客观需求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相比,本身就是弱的。所以,中国的强大并不会成为威胁,而是机会。

如果一意孤行与中国为敌,结局可能真的会像那头驴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