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为什么不少人看3D电影时会头晕?

2025-08-25 03:09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涨姿势|为什么不少人看3D电影时会头晕?

临近春节,大片不断,不少热播的电影选用了3D技术。不过,不少人在观看3D电影时,却体验到了眼痛、头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期生活实验室栏目说说3D电影那些事儿。

案例: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临近岁末,不少大片热映。而在其中一家影院热映的12部电影中,有七部电影为3D电影,占据了热映电影的一半以上。

和传统放映形式的电影相比,3D电影从观影感受上看,更具有立体效果,也容易将观众带入情境。不过,对于这种电影形式,不少观众却并不买账。

读者孙女士说,有一次她带着孩子一起去看一部3D动画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孩子就坐不住了,一个劲儿说眼睛难受,孙女士也觉得眼睛有些发胀。

“开始还带着电影院给配发的3D眼镜,到最后,干脆把眼镜摘了看电影。”

尽管摘掉用于观看3D电影的眼镜看到的荧幕模糊一团,但是孙女士却觉得眼睛舒服了不少。

探因:为啥看3D电影会头晕?

据果壳网引述一项国外的权威研究结果显示,这项花费了8年研究时间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观众完全适应3D眼镜,多达三分之二的观众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有7%的被调查者称自己出现了剧烈的头痛症状。

那么为什么会有观众在看3D电影时出现不适的症状。对众多眼镜一族来说,眼镜上面再架一副3D眼镜的感受,更是难以言说。但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想看一部非3D的影片并不是容易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

当人们观看3D电影时,视线在远、近物体之间的变换会导致眼球转向运动、瞳孔大小变化和晶状体变形,视觉辐辏发生调节冲突。换句话说,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眼球的转向运动是随着屏幕所放映的电影中物体产生的视差发生变化,由此来感知物体的距离,但是眼球自我适应调节的距离依然是从座位到屏幕的固定距离,这就导致了眼睛不适。

目前市面上主流3D影片制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实机拍摄,使用两台3D相机拍摄,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真3D”;另一种是通过数字技术对2D影像进行后期处理,这种就被称为2D转3D,也就是不少人所说的“伪3D”。

事实上,将制作精良的2D电影粗暴地转成3D反而会降低影片质量。动作片里有许多快速切换的镜头,观众根本没机会沉浸到三维的世界里;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眼睛需要长时间保持专注,所以更容易出现头疼恶心的症状。

《美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3D电影的观众常常会报告各种视觉疲劳的症状,例如眼睛疼痛、头痛、重影、聚焦困难、恶心等。3D转换还会让画面变暗,图像锐度降低。尤其是亮度,3D电影的观影效果会因为亮度不足而大打折扣。

建议:有眼疾者少看3D电影

对于健康人来说,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头晕也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绝大部分人事后经过短暂的休息就能恢复。

对于患有青光眼、斜视、严重散光等眼部疾患的病人,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等病人,不宜观看3D电影。3D电影声光效果强烈,容易引起瞳孔放大、眼压升高,导致急性青光眼发作。

另外,散光病人因光线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斜视病人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都不宜观看3D电影。如果看3D电影的过程晕得厉害,建议观看一定时间后,取下眼镜休息一下,再继续观看。

来源 | 北京晚报记者李环宇

实习编辑 | 孟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