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方文明史,解读当代中国

2025-08-09 20:42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看西方文明史,解读当代中国

偶然在网易公开课上看到了这6集的视频《西方文明史》, 主持人尼禄弗格森提出疑问,为何发源于15世纪的欧洲文明能够统治世界的其他地区,以及西方文明今后是否会被其他文明追赶上。同时,弗格森揭示了西方文明之所以如此风靡的“必杀技”。包括竞争、科学、有产阶级民主、现代医学、消费者社会、新教工作道德等等因素。同时,他还认为,东方正在迅速崛起,即将飞速的取代西方,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得而知,让我们从他总结的必杀技开始了解本文。

竞争

是什么让西方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不得不让我们从大航海说起,在英国的商船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有明确的商业目的---那就是贸易。他们希望把更多的商品销售到各地、他们希望能够开拓新的疆土,获取新的资源,而早在英国大航海之前,中国的郑和已经以更超大的规模完成了海上探索,所不同的是中国没有如此明确的商业目的,在这之后的闭门锁国政策让中国错过了同世界沟通和接触的机会。

科学

大航海要求西方对天文学的进一步探索,再加上康德、牛顿以及蒸汽机的发明、西方的工业化革命,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西方又将东方远远地甩在后面。

有阶级的民主

有了工具还要有好的制度,一个国家对土地的分配,如何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土地一直都是资源的代表,无论是对于英国新移民去美国,还是被欧洲不同国家殖民统治的非洲,土地的分配制度都决定着这个国家最终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成果。民主和自由是西方文明的在政治体制上的主旋律,而民主与自由这个敏感话题在当今的中国是不是适合?或者如何是适合当前中国人民状况的民主和自由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现代医学

医学也是一个在殖民化统治过程中的有效武器,它能够让当地居民接受到更先进的医学技术,提高婴儿的存活率及健康率,延长寿命,这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段片子中医学的滥用以及臭名昭著的人种论、优生论再一次把西方文明拖进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消费者社会

当冷战结束,全世界更趋向于经济发展和和平,对于美国文化趋同性,让全世界的人民对于牛仔裤文化和摇滚音乐而痴狂。通过电影、歌曲、艺术的文化传播,作为西方主流文化的美国文化遍布世界很多角落。庞大的消费帝国让世界各国的人民更趋向于同一种穿衣风格、同一种生活方式,在其背后是标准化工业生产作为动力。在和平年代,文化输出、商品输入显然是一种比军事输出还强大的力量来抢占其他国家的市场。

新教工作道德

影片的最后谈到了宗教跟经济发展的关系,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宗教是新教中对工作道德的价值观的崇尚。西方学者在研究英国经济霸权地位衰落和美国经济在二战之后崛起的原因时阐述其主要是由于美国遵从多信仰多宗教,在宗教和宗教之间的竞争让更多的人信仰他们愿意信仰的宗教,而特别是新教中对于工作的态度和看法让更多的人工作更努力、更勤奋、更节约、更适度,而恰恰这样价值观成就了经济的发展。反观中国,片中提出了现在中国也有不少基督教的信徒,并预言在未来的30年中该数字将增长到20%~30%。另外中国也提出了经济保持增长的三架马车他们是:财产保护、法制保障和道德建设,似曾相识吧?其实这个跟西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石是基本重合的,我猜想西方是用宗教来帮助更多的人完成道德建设的,中国是不是也通过这个工具达到道德建设目的还不太好说,但无疑宗教和政治一定是独立不同的两个系统,其中应该有明确的界限,更何况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宗教也有很多分支,而西方进来的基督教只是其中之一。

在片子的结尾主持人尼禄弗格森提出在现行的体制过程中西方的文明正在不停的陨落,即便如此它也还有它非常先进的地方,东方的文明正在崛起,而除去对东、西的划分,其繁荣都离不开更大限度的自由、财产制度、科学发展、消费市场、开放心态和道德建设。

反思几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任何一种文明的衰落都离不开封闭思想或者集权统治,中国人民的勤劳是毋庸置疑的,当你处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当你看到到处都是人,你会不自然地拥有竞争精神、对有限资源的焦虑和恐慌,对土地的热爱,大多数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不安全感的惶恐也都源于此。我们的道德建设可以依赖于宗教吗?不知道,在当下的中国,尽可能的给经济自由度,让所有权和体制建设逐步跟上,道德建设却成为一个难题,我们是该向西方学习?还是应该回归儒家思想呢?而也正是儒家思想,让我们弃商从文。不能否认,我们正处在中国社会结构的重构阶段,未来怎么走,还要看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部分内容选自《西方文明史》,请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视频

如您想了解更多《哲学的故事》句读内容,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教书匠小夏

本文为原创文章,请授权转发,授权请联系:growingup77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