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厨,“老饭骨”创始人去世,国菜传承者郑秀生

2025-03-25 15:35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一代名厨,“老饭骨”创始人去世,国菜传承者郑秀生

疫情期间才开始正式研究起来做饭,从那个时候开始追的老饭骨。

大爷其实是老饭骨里面我最喜欢的人,有种很强的亲切感,暖胃的食物加上暖心的话,在寒冷的冬日隔离期间的我,也有了少许的慰藉。

当然更多的是厨艺的长进,从溜锅到磨刀,从腌制到火候。

之前还以为大爷去忙活冬奥会的事情,想着大爷名头还能从单奥行政总厨变成双奥行政总厨。结果除夕中午看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真的没有反应过来,很难受。

好难过,虽然知道这一天总是会来的,可是没想到这么快……

我算是老饭骨最早的一批观众了,在初次尝试使用抖音的时候偶然间刷到了老饭骨的视频,搜了搜简介里三位的名字,马上肯定了老饭骨的含金量,心想抖音也算是有点优质内容。彼时大学还没毕业的我天天吃着食堂难以下咽的米饭,打着国宴大师旗号的老饭骨着实令我对国宴菜充满了好奇,每天刷刷老饭骨的视频期待着自己也能在家复刻一下,体验一下国宴菜是什么水平。

作为一个厨房小白,我只能用学生思维去学习做菜技巧,可是三叔做菜满嘴跑火车,油腔滑调干货太少,好像国宴菜就是靠那瓶黄酒升华的;二伯高深莫测,做菜话比较少,往往只说关键点,虽然一看就是高手,但恕我基础太差实在是听得云里雾里;只有大爷深入浅出,从原理上细致入微地讲得清清楚楚,让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我一度觉得我行了,国宴菜不过如此,跟化学实验也差不多嘛。

时过境迁,每天看老戏骨视频的我在一次次实践中领悟到了看似的容易其实是大师的举重若轻,我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多很多细节需要理解领会和改进。而老饭骨稳定的更新和细致的讲解也让我对烹饪的理解逐渐的加深,这时候我也可以做好一桌子菜来请姥爷姥姥来家里吃饭了。我想我得到了传承,可以称为小饭骨啦。

大概半年左右,听说老戏骨的几位要做小号,《大爷学堂》、《二伯立新》、《三叔盘道》。我一方面欣喜于能更加细化和深化地选择我需要的技巧,另一方面又担忧老饭骨是不是要解散了。虽然后来好在只是把急功近利的三叔踢了出去,但大爷和二伯的小号却没运营起来。两位年纪大了精力有限,这我可以充分理解。每天看老饭骨视频已经变成了我的习惯,大爷二伯就像是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长辈一样每天陪伴着我督促着我好好吃饭。

经历了这样的风波,我开始担忧老饭骨会不会离开我的生活。但视频中大爷二伯生龙活虎,无论什么活都事必躬亲,我逐渐放宽了心,觉得六十多岁的大爷还能陪伴我很久。虽然大爷手总是颤颤巍巍的但我听大爷说那是年轻时候就有的问题,而且已经被克服了,丝毫不影响大爷下刀的精确。三叔退出后老戏骨的氛围非常和谐,大爷二伯更是惺惺相惜义结金兰。视频质量越来越高,小饭骨们也越来越多,国宴菜在两位大师和背后团队的运营下真正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2021年年底,老饭骨视频中突然少了大爷的身影,弹幕和评论区都说大爷去给北京冬奥会做餐饮顾问了,看着大家调侃短道速滑的老头我脑海中甚至出现了大爷滑冰的画面。这段时间每天都在等大爷参加完冬奥会回来给大家讲讲奥运会背后的新鲜事,可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大爷病逝的噩耗……

我翻找最近一次大爷出镜的视频才发现原本胖乎乎的大爷不知道什么时候消瘦了这么多,可是他在视频里表现得精神状态实在是看不出问题。难以想象二伯在大爷病重期间要忍受什么样的煎熬和焦虑却依然顶住继续传承着老戏骨的节目。

难过,即便写完了这篇回答我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是我有点麻木了,经历了科比和袁隆平院士的离开,这样突然的告别让我觉得这世界好像有点不真实。我想我的世界确实是不真实的,我思维中默认的世界里根本没有死亡,我也总像自己永远不会死那样的肆意浪费着时间,而这一次次的离别不断地让我清醒过来,原来离开往往都是猝不及防的。

对于大爷来说,他所传承的文化和技法已经记录在老饭骨的视频中,铭刻在每一个小饭骨的心里。但回想大爷做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基础那么详细,我觉得大爷是想让更多的厨房小白去学会做饭,学会通过用心为身边的人准备可口的饭菜去表达爱意,学会热爱生活。

希望老饭骨永远不改片尾,也希望大家永远记得要好好吃饭!大爷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