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凿空西域,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被封为博望侯

2025-04-26 09:15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他曾凿空西域,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被封为博望侯

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两次被匈奴军队俘虏囚禁,历时13年终于逃回长安复命,从而成功开拓了丝绸之路。因此伟大功绩,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取“广博瞻望”之意),封地博望(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张骞为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2022年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0月中旬。敦煌石窟文化艺术这份灿烂的文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今日推送的这篇文章带大家领略一番壁画背后的故事。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敦煌建郡,经两汉、三国、两晋,数百年的开拓经营,这个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西域传来的佛教及佛教艺术,在这里扎下了根。

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亦即元狩二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受命率军西征,打败了活动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政府随之在此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汉朝这一军事行动切断了匈奴同西北羌族氐、羌诸部之间的接洽,扩大了汉朝与西域各族间的往来接洽。

翌年,为解决驻扎西域的汉军和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西汉王朝开始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设“使者校尉”统领之,“使者校尉”应是西汉政府设在西域地区最早的地方官员。

汉宣帝神爵二年,漠北草原的匈奴政权发生内讧,复遭自然灾害,局势动荡不定,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在争斗中恐遭不幸,遂率部众自愿归服汉朝,汉朝闻讯,派出在西域实行公务活动的郑吉前往迎接。至此,匈奴设立的“僮仆都尉”随之撤销,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统属。

郑吉之后,已知西汉时期担任西域都护职位姓名的共有18位,20世纪30年代,人们曾在裕勒都斯地方察觉到了西汉王朝最后一任西域都护李崇的印章。

汉初受实行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对外政策趋于保守。

匈奴所处之地不仅是在亚洲大陆的中央,并且极为辽阔,游牧民族机动性又非常强,不利于牵制,需要寻求可靠的盟友。

匈奴在汉朝时期占据的地理位置过于优越,将月氏等国都与汉朝隔绝了起来。汉武帝想要接洽其他国家一起攻打匈奴就总得穿过匈奴地界,这种情况下派外交使团出使是最好的选择。并且除了接洽他国,还可以对匈奴地界增长了解。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西域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月氏国已经迁走了。然而西域所处在亚欧大陆的正中央,又与中东地区有直接接洽,是各国贸易往来的必经之路。

两汉之际,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的历任统治者普遍崇佛,佛教得以快速发展,逐渐发展到能与中国本土道教产生争论。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两次灭佛,隋朝以儒为本、儒道佛三教并举,唐初先道后佛,佛教发展愈盛,佛道之争也愈甚。这样理解,莫高窟第323窟中张骞出使西域图的出现,更像是利用张骞自汉至唐近千年的名人效应,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二百年,为佛教的传播来背书,在佛道之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