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圆明园存亡的战役——八里桥之战

2025-08-25 22:12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关乎圆明园存亡的战役——八里桥之战

1856年,英法组成联军,用坚船利炮,向清政府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8月21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接着攻陷天津。清政府派出钦差大臣桂良,赶赴天津向英法谈判乞和。9月7日,清政府与英法的谈判破裂,英法联军决定进犯北京。

清廷急调蒙古族将领僧格林沁率兵三万余人,扼守八里桥一线。僧格林沁的部队由蒙古骑兵与步兵组成,计有骑兵近两万人,步兵万余人。

八里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离北京八公里,是拱卫北京的战略要地。

9月19日,英法联军八千余人,推进至张家湾一带,首先与僧格林沁的四千蒙古骑兵发生了遭遇战。尽管装备与兵力均处于劣势,勇敢的蒙古骑兵还是率先向英法联军发起了冲锋。英法联军用数百支康格列夫火箭向蒙古骑兵齐射,致使战马受惊往回奔逃,冲乱自己的阵脚,英法联军趁势用排枪排炮发动攻击,蒙古骑兵大败,伤亡惨重。

英法联军已装备当时最

先进的滑膛炮和带刺刀的线膛步枪,清军只有步兵装备少量火绳枪,鸟枪,抬枪,抬炮。其余都以冷兵器为主。

9月21日凌晨,英法联军开始向八里桥进犯,四千法军在前,四千英军殿后。上午九时,英法联军迫近八里桥,著名的八里桥战斗打响。

蒙古骑兵首先向英法联军发动进攻。勇不畏死的蒙古骑兵,从三面冒着的炮火,向英法联军的阵形发起冲击,而英法联军则用排炮向蒙古骑兵发起猛烈轰击,步兵则向蒙古骑兵发射康格列夫火箭。

火箭使蒙古骑兵的战马纷纷受惊,四处乱窜,队形大乱。有少数蒙古骑兵,躲过了英法联军的炮火,靠近了英法联军的阵地,但都被英法联军用长枪上的刺刀刺杀,蒙古骑兵虽然无法对英法联军造成大的威胁,依然一波接一波的潮水般向英法联军发起冲锋。但遗憾的,持冷兵器的古代军队与热兵器的近代军队交战,注定了就是一边倒的杀戮。战至中午,清军伤亡惨重,无力再战。八里桥落入英法联军的手中,此战过后,北京门户大开,无险可守,英法联军轻而易举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惶逃离北京,跑到了承德。

八里桥一战,清军伤亡逾万,而英法联军只死五个人,伤三十几人,战损比三百倍。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在全城进行烧杀抢掠。随后,英法联军窜入清廷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抢掠,无数皇家珍宝,被洗劫一空,就连皇家喷泉那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也砸断抢走,从此,这12件国宝流落海外,至今仍有多件下落不明。

据记载,在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期间,很多本地也涌入圆明园参与抢掠,抢掠行动延续了一个星期,所有值钱的物品被洗劫一空,有些大件无法搬走的,也被砸烂毁坏。

圆明园俗称圆明三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始于康熙年代就开始修建,横跨160余年,经过历代清皇帝不断扩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称。

一座世界名园,被他们糟蹋成一片废墟,满目疮痍。为了掩盖他们的强盗行为,英法联军干脆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无数宫女也葬身火海。从此,一代名园,残垣断瓦,杂草丛生,成为瓦砾。

“1860年10月6日,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圆明园被废,成了中华民族心头的一道伤疤。

每次回忆这段耻辱的历史,无不痛心疾首,感慨万千。落后了就要挨打,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